在21世紀的今年,航空母艦這樣的軍事武器,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象徵性意義大於實質用處的武器,在飛彈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連台灣都能自製出超音速反艦飛彈,更別說部分擁有戰術核武和彈道飛彈的國家,版主個人也相信其實只要戰術應用得宜,台灣要擊毀中國甚至美國的航母也並非不可能。但問題就在於擊毀航母的後果,假若世上真有哪個國家擊毀了某艘美國航母,那接下來美國方面將很有可能使用核武報復,因此從古至今大概只有前蘇聯才敢這樣挑戰美國吧!
講道前蘇聯,想必也有不少人納悶,以當年蘇聯的軍事實力,為何無法打造出如美國這般的航母戰鬥群,其實原因在於前蘇聯的總書記赫魯雪夫,在赫魯雪夫的想法裡與其發展航母,不如大力發展飛彈技術,他認為在大量的飛彈攻擊的情境下航空母艦絕無法生存。
對照現在世界的局勢,這個說法要成立,必須有個條件,就是對手的航母數量不多,而且你的飛彈數量要夠多,保守估計擊毀一個航母戰鬥群可能需要用到100枚左右的飛彈,現在世界上除了美國之外,擁有航母的國家其航母的數量大約都是1至2艘,所以理論上不難達成。
反過來說,要如何讓航母發揮實質戰力,這其實非常困難,由於航母是高價值不可犧牲的單位,所以必須建構足夠的防護網,這包含了水面、水下、空中各層面的防護,且這還僅僅只是防護,航母戰鬥群的最主要功能當然是攻擊,航母的出現某個區域就代表該國的空中打擊火力可以延伸到哪個區域,如果一個航母打擊群光是保護自己都應接不暇了,那建構出來的實質意義又何在。
航空母艦絕對是個燒錢的東西,那為何還是有不少國家趨之若鶩,說穿了就是他在承平時期可以帶給對手的精神壓力,而至於真正開戰的時候,保護網不足的航母,恐怕也只能開得遠遠的觀戰,否則一不小心被擊毀,己方士氣反而將大受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