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台灣失落的20年

台灣早年靠著兩場美國的對外戰爭-韓戰和越戰,創造了一場舉世聞名的經濟奇蹟,然而這個奇蹟的果實,在約莫70至80年代後已經逐漸消耗殆盡,此刻,台灣需要的是另一場大規模的產業革新和升級。

然而造化弄人,80年代開始兩岸開放,先是開放探親,之後開始逐步通商、通航、通信等,時至今日兩岸已經可以說是全面性的開放,且同時加上中國的市場開放,使的這些原本應該要開始革新和升級的產業及工廠們,得以藉機將過往的經驗和技術直接複製到中國大陸的市場,免掉了一場需要投入大量資本和時間的產業升級。

不過,就算是大如中國的市場,也是有飽和需要革新的一天,因此30幾年前就需要做的事情,拖到今天也只是讓情況更為惡化,近期部份的台商不是撤回台灣,或是被要求移往更內陸,也正是因為中國市場本身也已經開始將非高價值產業汰除的原因。

回台的台商,或是仍在中國的台商,有些或許是賺了一筆,但技術水準卻在這幾年間缺乏同等的進步,因此其經營模式大多仍無法脫離大量人力和大量工時,因此每當基本工資調漲和勞工工時調整時總是會被衝擊。

加上這幾年,資本主義和房地產的乖張,有更多的人投入資本市場,也要求分享更多的經營利潤,經營階層不將公司的盈餘投入研發和升級,反而將其拿到房地產市場進行炒作,這再再壓縮了勞工薪資成長和產業技術成長的機會。

其實台灣社會真的是不能再放任這樣的產業經營模式,畢竟它對整個國家社會長期來說都沒有好處,只是徒增社會對立和成本,長痛不如短痛,是該逼使產業再次革新和升級的時候了。

1 則留言:

  1. 台灣得一堆問題真的卡在技術不如人(看看汽機車產業就知道又明顯,比起一堆從財經產值資金政策......從技術發展看產業直接又明顯)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