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F-16 VS Su-35

解放軍空軍這幾年之所以可以上的了台面,最主要的功臣就是早年引進了俄製的蘇愷系列戰機,從最早的Su-27到後來的Su-30和Su-35等,再加上技術轉移後生產的殲-11和航母用的殲-15,解放軍才真正擁有一個可與美日匹敵的現代化空軍。蘇愷系列不只是在中國,在前蘇聯時代也是空軍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從Su-27問世後的幾十年,其衍伸出來的機型不下數十種,也成功外銷到中國、越南、印度等國家,其最新的型號Su-35是目前除F-22和F-35等五代機外,堪稱是當今世上戰力最先進的4.5代戰機。

中國自今年起開始接收自俄羅斯採購的Su-35戰機,爾後就相繼出現不少相關的戰力分析,直指台灣空軍所屬的F-16和幻象2000將無法與其對抗,進而造成台海軍力的嚴重失衡,類似的分析報導其實在之前解放軍取得Su-27和Su-30時也曾出現過。確實在解放軍空軍的Su-27系列尚未成軍之初,台灣空軍就擁有了F-16、幻象2000和IDF等四代戰機,在空中戰力上雖量少於解放軍空軍,但在質上則有明顯的優勢,不過很快的解放軍也取得了為數不少的Su-27,這讓兩岸空軍的戰力再次回到平衡。但如果說解放軍取得蘇愷系列戰機,特別是Su-35後,台灣空軍就已無勝算,這其實是過於單純的分析。

先說,大部分的戰爭,都有攻方和守方之分,通常來說攻方需要投入比守方更多的資源才能平衡守方的戰力,甚至擊敗守方。因此以同樣的概念,來評判兩岸空軍的戰力,台灣空軍具有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的戰機F-16和IDF,確實在航程和程載能力上力有未逮,因此很難成功扮演好攻方的角色。但換個方向,單純的作為對空攔截的守方來說,其仍然是可以發揮相當戰力的好戰機。

Su-35確實是一架具多功能的先進戰機,但其龐大的機體除了可以乘載較多的對空武器和干擾設備之外,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乘載大量對地和對海的武器,而且Su-35並不具備匿蹤性能,因此容易被雷達發現。任何一架戰機,就算是推力性能優如Su-35,如果載滿了武器,其運動的性能絕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很難參與近程的對空作戰,但卻可使用其視距外的中程或長程對空飛彈進行攻擊。

Su-35在對空戰術上確實可以在視距外採取遠程武器攻擊,在敵機進入視距後,拋棄重型武器轉而採近程空中纏鬥的方式作戰,但這前題也是Su-35能存活到敵機進入到視距後的想像,因為台灣空軍的三款主力戰機也同樣具有中長程的對空飛彈,如幻象的雲母飛彈(MICA)、F-16的AIM-120和IDF的天劍二型,其中F-16的AIM-120也是美軍現役武器,其對抗電子干擾的能力應該是可以有效突破Su-35的干擾,我也未曾聽過有任何一架戰機在挨了一枚飛彈後還能有作戰能力,因此單純的空對空作戰,我不並覺得Su-35真的能有多大的優勢。


而更別說,如果Su-35是扮演對地對海攻擊角色時,其對空戰力將會大打折扣,這對以守勢為主的台灣空軍來說,將會是很好發揮戰力的情境,因此要說Su-35的加入真能改變兩岸空軍的戰力平衡,這可能只是相當單純的質量分析,而缺乏戰術應用上的考量。

台灣需要神盾嗎?

相信不少人都有個誤解,以為神盾是一個戰艦的級別,但其實神盾指的是一種防空雷達系統,其發展的歷史可以追朔到美俄冷戰時期,當時美國海軍的主力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戰鬥群,想當然爾透過艦上的各式戰鬥機和攻擊機,可以讓艦隊的打擊距離擴展到幾百甚至幾千公里外,再配合水下的核子攻擊潛艇護衛或攻擊,當時甚至到今日也實在很難有任何國家可以與之對抗。


這對於當時尚未發展航母的前蘇聯海軍來說,是需要設法去突破的一個障礙,因此有別於美軍的做法,前蘇聯致力於發展大型、快速、且攻擊距離又長的反艦飛彈,並裝配在大量的水面作戰艦艇上和部分潛艇上,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基洛夫級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這款巡洋艦搭載近千枚的各式防空和反艦飛彈,其艦身長達270公尺,也是二戰後至今世界上最大型的水面作戰艦艇,如果透過多艦多彈齊發的飽和攻擊模式,美軍艦隊很難不受到重大損失,特別是航空母艦這樣重要又巨大的艦艇。同樣的這類大型的反艦飛彈也可能裝配在轟炸機上,如果再配合部分陸基的彈道飛彈,美軍艦隊的所受到的威脅其實非常大。


因此美軍不得不發展一套能在遠距離即能發現目標並加以摧毀的防空系統,這就是神盾系統的發展的大略背景,而隨著相關技術越來越成熟及冷戰時代的結束,美國也開始發展一些精簡版和外銷版的神盾系統,並且裝備在不少的美國小型艦艇和盟國船艦上,例如日本和韓國。

台灣海軍在取得紀德級前也是屬意可以取得裝配神盾系統的驅逐艦,但因為當時美方認為台灣還不具備操作神盾系統的技術,因而改售予已經封存的四艘紀德級驅逐艦。總之我們可以知道,搭載神盾系統的船艦,其強大的功能在於防空,而不是對海、對地或反潛等功能,因此我們回頭過來檢視台灣購買神盾艦的必要性。

台灣本身就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如果在全島各地部屬遠程雷達和防空飛彈,並搭配空中預警機,是否就能取代神盾的功能?神盾艦可以優於陸基防空系統的地方在於它可以於境外偵測和攔截,但以台灣水面艦艇數量和質量明顯不足於對岸,且幾乎無水下艦艇護航的情況下,幾艘的神盾艦是否真能有效發揮先期攔截的功能?確實令人懷疑。

先前幾次的兵推的結果也都顯示,在缺乏足夠護衛的情況下,台灣的四艘紀德級驅逐艦將在短時間內就會被對岸擊沉,因此台灣縱然有機會獲得神盾艦,但在沒有足夠的護衛艦艇,特別是水下艦艇的情況下,似乎無疑是個大活靶。

台灣新戰機,F-15、F-18、F-35?

台灣空軍目前三款的主力機種:幻象2000、F-16 A/B、IDF,其中了IDF最年剛進行過升級,及即將進行升級的F-16 A/B,剩下的就是法製的幻象2000,而幻象2000又因為台灣與法國供應商關係交惡的因素,似乎註定難以有升級的可能,但眼看幻象的使用年資也已將近20年,在供應商零組件供貨不正常、價格漫天喊價、且飛行和維護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形下,或許空軍應該已有計畫讓其退役的打算。


但首先須面臨的問題是要如何彌補這批幻象2000退役後的戰力空缺,其實幻象2000在台灣的功能很單純,當年法國售予台灣幻象的同時又怕觸怒老共,所以所有的幻象戰機都僅只有對空攔截功能,也就是無法像F-16和IDF一樣具有對地和對海的功能,而且就算說幻象2000的推力和爬升力是三款機種中最佳的,但不過也就是架單發動機的第四代戰機,其實經過升級後的F-16和IDF也並不一定不能取代它的位置。


不過如果抽調部分的F-16和IDF去做攔截機的話,勢必又得要設法補足原本戰力的空缺,台灣空軍近年積極的首選一直是F-16 C/D,雖然說是升級機款,但畢竟系出同門,縱使在對地對海的攻擊力有差,說白了空軍就是鍾愛F-16機款,確實F-16對於中小國來說是一個經濟又實惠的選擇,只是F-16畢竟也已經問世將近40餘年,老美那邊也差不多都要把生產線關閉了,所以很難確保台灣還能取得F-16 C/D。


但除了F-16 C/D之外,台灣還能有甚麼選擇?當然很多人會想到的就是新世代的夢幻戰機F-35,但大概很多人也知道,台灣要得到F-35第一個問題就在於時間,因為排在台灣前面等著F-35的國家包含美國就已經不少,更別說還有價格問題,還有更現實的就是人家賣不賣你,所以能有F-35當然是好,但在取得F-35之前還是需要考量過度機種。

剩下的就是美軍現役的F-15和F-18了,有了法國的前車之鑑,美國之外的飛機我想台灣是不會再考慮了,至於是F-15或F-18呢?以台灣空軍和美國空軍長期合作的關係來說,我想F-15會比較合適,加上這是一款雙發動機的重型戰機,推力爬升力等應該是在幻象之上,但很敏感的是以F-15的續航力和武器搭載能力,其無疑是款相當強悍的攻擊性武器,這當然是違反美國只售予台灣防衛性武器的默契,除非又學法國那招閹割部分對地的作戰模式,否則F-15也很難成為接替機種。

再說F-18,不管是C/D或是E/F,甚至是G型,主要的使用者都為美國海軍和陸戰隊,部分美國盟邦則是空軍在使用,因此在戰術研發上,除非台灣和他國空軍有交流,否則美國海軍和陸戰隊的戰術應用不一定適合台灣,雖說F-18仍是美國現役機種,而且E/F和G型也是這幾年出產的新型號,但礙於需要重新闢立交流管道,我想空軍這邊應該早早就放棄這條路。

當然一切重點還是在空軍的意願,空軍其實一直執著於F-16 C/D已經變得有點不切實際,或許該跳脫點思維,嘗試其他各種的可能。